1923年2月设置的大东文化协会于同年9月成为财团法人大东文化协会,同时将同协会作为设立母体的大东文化学院的开设获得批准。大东文化协会首届会长由历任铁道大臣等职的大木远吉担任,大东文化学院首届校长由后来成为第35届内阁总理大臣的平沼骐一郎担任。虽然受关东大震灾的影响实际开校比原定计划大约推迟了3个月,但是从第二年1月起就开始展开了以“汉学”为中心的高级课程。
-
- 1923年
设置财团法人大东文化协会/大东文化学院 获得批准
-
大木 远吉 [1871年~1926年]
-
担任大东文化协会 首任会长。
是从明治后期到大正时期的政治家,历任贵族院议员、司法大臣、铁道大臣等。
是初代文部长官大木乔任之子。因为天生体弱多病而未接受学校教育,在父亲乔任的大量藏书陪伴下,在家里接受了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远吉在1899年9月其父乔任去世后,于同年11月承袭爵位成为伯爵。此时年仅28岁。
1908年成为贵族院议员进入政界,组织伯爵同志会与官僚派议员团对抗,1919年伯爵团和研究会(贵族院的院内会派之一)实现合并。
从1920年起担任原内阁及高桥内阁的司法大臣,1922年作为加藤友三郎内阁的铁道大臣入阁。在内阁总辞职时也辞去官职,之后作为研究会的干部致力于政友会和政友本党的合并问题。
除大东文化协会会长外,还担任多项职务,如帝国公道会会长、大日本国粹会总裁、帝国农会会长等民间各团体的干部,也是著名的国粹主义者。
1926年2月14日,从九州别府返程时在京都客栈因心脏麻痹去世。享年56岁。
-
小川 平吉 [1870年~1942年]
-
大东文化协会的首任副会长、第4任会长。
是从明治到昭和前期大有作为的政党政治家,担任立宪政友会干部。在内阁中历任司法大臣和铁道大臣。号“射山”。
出生于长野县诹访郡富士见村御射山神户的吴服商人家庭,父亲小川金藏、母亲AI子,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三。原本就是当地的名门,是拥有相当资产的资本家。
1892年从帝国大学法科大学佛法科毕业后,成为“代言人”(第二年颁布律师法,称为“律师”)。于1897年组织日本律师协会。积极投身于司法革新,1918年就任东京律师会会长。
1900年,在立宪政友会成立的同时入党,1903年首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发起政友会革新运动并退党。1910年,在伊藤博文身亡后重新入党。1915年成为政友会干事长。
1920年在原敬内阁中担任国势院总裁,但随着1922年6月高桥内阁总辞职,也辞去国势院总裁职务。1925年在第1次加藤高明内阁(护宪三派内阁)担任司法大臣,1927年在田中义一内阁担任铁道大臣。
同时,在此时期参与了大东文化协会和大东文化学院的创办,历任大东文化协会副会长、会长。
1929年,在任职铁道大臣期间,因涉及收购五家私铁的受贿嫌疑(“五私铁疑狱事件”)受牵连入狱,虽然一时被宣告无罪,但是在1936年又被判决有罪,就此断送了政治生命。与此同时辞去了大东文化协会会长。
平吉是国粹主义者的知名人物。从1897年前后开始表现出对大陆问题和东亚问题的关心,此外对解决日本国内的“思想问题”也抱有关心,从政界引退后仍然继续投身于日本国内外政策的相关活动。特别是满州问题以及主张对苏强硬论、提倡大陆积极政策。但是,随着日中开战,他主张有必要与蒋介石直接进行和谈,甚至还给军部施压等为和平工作而奔走。虽然这些努力最终都未成功,但他从作为国粹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对统制经济、三国同盟、日美开战都始终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
1942年2月5日去世。
个人生活中育有10个子女。家族中有多位财政界名人,前首相宫泽喜一也是平吉孙辈中的一人(二女儿的儿子)。
-
平沼 骐一郎 [1867年~1952年]
-
大东文化学院首任校长,大东文化协会第三任会长。
是从明治到昭和前期大有作为的司法官、政治家。第35任内阁总理大臣。号“机外”。
是美作国津山(现在的冈山县津山市)的津山藩士平沼晋的次子。担任过早稻田大学校长的经济史学者及法学博士的平沼淑郎是他的亲哥哥。
1872年与家人一起来到东京的骐一郎,跟随津山藩出身的宇田川兴斋和箕作秋坪(设立三叉学舍)学习汉学、英学、算术。之后,1878年进入东京大学预科班就读,1883年进入东京大学法学系,188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毕业。
同年,成为司法省参事官试补,在民事局就职。之后,担任过各地法院的试补、东京上诉院(相当于高级法院)的检察官。因其功绩被授予法学博士称号。1912年,升任为总检查长,在之后的大约10年里经办了西门子案件、大浦内相案件和八幡制铁所案件等。
1923年,就任第2次山本内阁的司法大臣。第二年1月被敕选为贵族院议员,次月被任命为枢密顾问官,1936年就任枢密院议长。并且在1925年被授予男爵称号。
1939年1月,以接替近卫文縻内阁的形式组织内阁。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恶化,他为国际环境的紧张和日本国内对立势力的调停而费尽心机,短短8个月就全体辞职,1940年12月就任第2次近卫内阁的内务大臣,并且在第3次近卫内阁继续留任国务大臣。
另一方面,1915年创办无穷会,1924年改组右翼系政治团体国本社,并就任社长(会长),还接任修养团团长等,以振兴东洋道德学术、振作国民精神为目标,提倡日本国粹主义。除此之外,还担任东洋文化学会第2代会长、创办东洋文化研究所并就任首任所长。
此外,在任职大东文化学院首代校长同一时期的1923年~1932年还就任了日本大学校长。
总的说来,被视为以法曹界为中心,在官僚、枢密院中等广泛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战败后在东京审判追诉为A级战犯,被判终身禁锢。1952年因病被临时释放,同年8月22日去世。
骐一郎在1924年1月大东文化学院开设的同时,就任了首任校长,到1925年1月为止担任该职。另外,还是学院开设以前的学院纲领和校规编制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制定学院方针,同时作为制定学科课程委员会的会长,也担负着编制学科的重任。
在1924年1月11日举行的第一届开学典礼上,用“振兴和普及二千年来辅佐皇道、纯粹国体的儒学是重要任务,在校规中特别设置了皇学一科也是为了明确这个目标“阐述了创办学院的目的。骐一郎将此定位为“终极目标”,并激励负责具体工作的教授队伍“努力成为各学科的泰斗、学术精英,做勤奋读书学子们追求知识极意的阶梯,如此就毫无遗憾了”,暗喻本校是一个拥有响当当教授队伍的最高汉学教育机构。
在大东文化学院初建期的教授队伍中,众多著名学者名列其中。例如:任教哲学并成为第2代校长的井上哲次郎,任教法学的鹈泽总明、山冈万之助,任教汉学的松平康国、牧野谦次郎、内田周平等,除此之外还有哲学家北昤吉,他也负责论理/心理学授课。此外,骐一郎的哥哥淑郎也从开设时起就作为大东文化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手执教鞭。能够做到将这些不论出身公立或私立学校、属于各领域首屈一指人物的学者们悉数收入教授队伍,也可以说骐一郎的人脉关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校长任期只有短短一年,但是在之后很长时间里仍然能够听到尊重“平沼先生的教育方针”的声音,他为大东文化学院奠定了的教育基础。
-
井上 哲次郎 [1855年~1944年]
-
是明治、大正时期大有作为的哲学家。号“巽轩”。筑前国(福冈县)大宰府出身。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毕业。1882年与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等一同发行“新体诗抄”而扬名于世。从1884年起去德国留学,追从德国观念论哲学。于1890年回国,同时就任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教授,也是第一个担任此职的日本人。1923年辞官。
在教育诏书颁布的第二年,为教育诏书写作注释书《诏书衍义》,打下了其哲学的基础。另外,在杂志上连载“教育与宗教的冲突”,将基督教视为反国体的宗教而抨击,引起巨大反响。其后,始终一贯地论述天皇制国家中国民道德的理想状态。
从1925年2月到1926年10月担任大东文化学院第2任校长。在杂志《大东文化》上也从创刊号(1924年3月)开始连续多次投稿评论文章等。但是,1926年因为在著作《我国体和国民道德》中对三种神器的解释,被认为“不敬”而引发非难,为避免问题扩大辞去了包括大东文化学院在内的所有公职。
主要著作有《巽轩论文集》、《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日本古学派之哲学》、《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国民道德概论》等。享年88岁。
-
初期的教员们
-
诸桥 辙次 【1883年~1982年】
大东文化学院教授。东京文理科大学名誉教授、都留文科大学初代校长。
号“止轩”。出生于新潟县南蒲郡森町村(现在的三条市下田)。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的东京文理科大学、东京教育大学,现名为筑波大学)毕业后,自1919年起到中国留学两年。回国后,于1923年创办大东文化学院的同时担任教授。
在同一时期,接受大修馆书店的策划投身于《大汉和辞典》的编篡事业。有一种说法,他认为这项事业适合帮助解决大东文化学院学生们的生活费问题,也是他接受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
从1929年起为参与在其母校东京文理科大学内设置汉文科编制而从大东文化学院退职。在作为东京文理科大学教授长期努力工作后,在国学院大学和都留文科大学从事教育。
在其长久的一生中,包括由全部15卷构成的宏大的《大汉和辞典》监制在内,留下了众多研究成果。
在他的家乡,现在还原样保留着他出生的故居,与之相邻建造了“诸桥辙次纪念馆”。
小柳 司气太 【1870年~1940年】
出生于新潟县上保内村(现在的三条市上保内)。在西蒲原郡吉田町的私塾“长善馆”学习后,1891年9月进入帝国大学文科大学,主修汉学。毕业后在哲学馆(现在的东洋大学)、学习院、东京帝国大学、国学院、庆应义塾等多个高等教育机构教授汉学。
自1926年4月起就任大东文化学院教授。之后,热心于大东文化学院的发展和教育。1938年成为大东文化学院教导主任。此外,1940年4月~12月前后的一段时期,以前的“教导主任”职务被改称为“学长(校长)”,因此他是战前学院时代仅有的一任“学长”。
作为文学博士他不仅是汉学同时也是道教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主要因主编《新修汉和大字典》而闻名,在其他研究领域也付出了心血,留下了《老庄的思想和道教》《东洋思想的研究》等大量著作。
川田 瑞穗 【1879年~1951年】
大东文化学院助理教授。早稻田大学教授。
出生于高知县。号“雪山”,源自其家乡土佐的雪光山。从明治到昭和前期大有作为的汉学者。
在大阪“梅清处塾”跟随家乡的学问前辈山本梅崖学习汉学后,进入东京专门学校(现在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学习。为1923年的大东文化协会和学院创办付出了努力,作为助理教授执教“日本政记”等。1930年被调到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部(后来的教育系)做教授,之后执教汉学直到1950年。
在大东文化学院首任校长平沼骐一郎创办初期的无穷会,也作为中心人物开展活动,担任会长事务代理和理事。此外,作为东洋文化学会创办者之一,一生中为汉学的钻研和普及付出了努力。
在太平洋战争停战时,受铃木贯太郎内阁官房嘱托起草“停战诏书”。该诏书经过迫水久常内阁书记官长和阳明学者安冈正笃大东亚省顾问修改后定稿。
此外,广为人知的诏书开头
“朕对世界大势和帝国现状做了深入思考,希望能通过非常措施收拾局面,兹发布告全体忠良臣民书”
就是未作修改的雪山起草诏书的原句。其他还有多家学会的重要人物参与。
从学院设立到初建期,参与工作的主要汉学家包括,著书《日本儒学史》等的安井小太郎【朴堂】(经学)、作为史记研究首屈一指人物而知名的池田四郎次郎(史学)、主编了由全部15卷构成的世界最大汉和辞典《大汉和辞典》的诸桥辙次【止轩】(宋学)、在战败时起草“停战诏书”的川田瑞穗【雪山】、被称为最后的大汉诗人的土屋久泰【竹雨】(汉诗)、大东文化学院创立者之一的“早稻田派”急先锋并牵头开展“汉学振兴运动”的牧野谦次郎【藻洲】(经学)等,其他还有小柳司气太(东洋思想)、中山久四郎(东洋史)、饭岛忠夫(史学/东洋天文学)、内田周平(宋学)、国分高胤【青崖】(汉诗)、川合孝太郎(文字学)、高田真治【陶轩】(经学)、加藤常贤【维轩】(文字学)、山田准【济齐】(阳明学)、藤冢邻(经学)等等也名列其中,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
此外,大东文化学院高中科毕业生中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活跃的汉学者也有很多,例如:近藤杢、下斗米晟、原田种成、笠井辉男【南村】、猪口笃志等,他们都是毕业后成为大东文化学院教师并为学院的教育付出心血的人物。
-
- 1932年
建校10周年
1932年10月,本校的前身学校大东文化学院,为纪念建校10周年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 举办纪念典礼(祝贺会)
- 纪念讲习会。(讲义由四名教授担任)
- 校旗和学院校歌的制定、披露
- 大东文化协会/学院编集发行《建校十周年纪念 大东文化协会/大东文化学院创立沿革》(1932年10月13 日发行)刊发
- 大东文化协会/学院编集发行《建校十周年纪念号》(1932年12月25日)刊发
举办纪念典礼(祝贺会)的情景,在《建校十周年纪念号》中有详细记载。在该杂志中还记载了列席嘉宾的名册。斋藤实内阁总理大臣、一木喜德郎宫内大臣、山本达雄内部大臣、鸠山一郎文部大臣等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人物发表了祝词。此外,建校7周年时学生设计的校旗和国分青厓作词的学院歌曲也在建校10周年纪念典礼上被正式确定下来,并公开披露。
-
- 1943年
建校20周年
1943年9月20日迎来建校20周年。
处于战争期间的这一时期,是否举办了20周年纪念典礼,详情未知。但是,为纪念20周年事业发行了小型纪念册等的情况留有记录。
-
- 1949年
开设新制大学“东京文政大学”获得批准
从1949年4月起大东文化学院专门学校升级为新制大学,更名为东京文政大学。文部省认为,“大东文化”的名称有浓厚的战时色彩因此不太理想,所以没有批准继续使用这一名称。东京文政大学作为仅设置了文政系的单学科大学开始运营。当时池袋校舍仍然是被战火烧毁时的废墟状态,校园和图书设备也在逐步重新整修,可以说是百废待兴状态下的再次启程。
-
土屋 久泰(竹雨) [1887年4月10日-1958年11月5日]
-
新制大学东京文政大学(4年后校名恢复为大东文化大学)首任校长。打造了从战后复兴开始的大东文化发展的基础。
山形县鹤冈市出身。是身为庄内藩士的父亲土屋久国和母亲寿满之间的长子。本名久泰,字子健,号竹雨。据说是看到书窗的寒竹,他给自己起的竹雨之名。
从庄内初中(现在的鹤冈南高中)、第二高中(仙台)毕业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1914年毕业后师从大须贺均轩等,追求汉诗的世界。
从1923年起担任大东文化协会干事,参与杂志《大东文化》创刊工作,并长期担任该杂志的编辑(主编)。从1931年开始担任大东文化学院讲师,1935年开始担任同校教授。
战争期间疏散到故乡的鹤冈,给当地民众指导汉诗,随着战败重返大东文化学院。1949年就任新制大学东京文政大学的首任校长。同时还担任大东文化学院专门学校的第14任校长,从专门学校向新制大学过渡的整个过程负责指挥。后来,到1958年去世为止一直担任校长职务。
竹雨在昭和时期是汉诗坛首屈一指的人物,有很高知名度。也被称为是“最后的汉诗人”、“汉诗界的巨星”。在东大就学期间,就因崇拜而拜师于著名汉诗人国分青崖(大东文化学院教授、“学院歌”作词者),后来也在大东文化学院一起执教,为日本人的汉诗教育做出了贡献。1928年创刊《东华》(艺文社),1949年成为日本艺术院会员。1950年就任鹤冈市的以文会(现在的到道博物馆)顾问。
不太喜欢写作所谓的研究论文,对汉诗世界是一种纯粹爱好。积极挑选汉诗,也对余香吟社等众多汉诗社进行指导。主要作品包括,《日本百人一诗》(砂子屋书房、1943年)、自选诗集《猗庐诗稿 干・坤》(艺文社、1957年)等。
安眠于鹤冈市多磨灵园的土屋家之墓。享年71岁。
-
- 1953年
申请更名为“大东文化大学”
“东京文政大学”2年后更名为“文政大学”。但是,包括同窗生在内的相关人员对“大东文化”校名感情深厚,并且再三提出恢复名称的诉求,领导层很快就决意提出更名为“大东文化大学”的申请。在成为新制大学4年后的1953年4月,纪念创办30周年之年,终于得以更名为学校法人大东文化大学。在颁发给大学第一批学生的毕业证书上印有“大东文化大学”的字样,东京文政大学的校名成为短暂的回忆。
此外,也因为校名恢复为大东文化大学,在30周年纪念典礼上,确定和披露了替换学院歌曲的新校歌。歌词原稿由谷鼎创作。当时在大东文化大学执教的谷鼎接受委托创作了原稿,在教授会上经过若干修改后被确定为校歌歌词。
-
建校30周年
1953年9月20日战败后,带着种种课题升级为新制大学的本校,校名不得不从“大东文化”变更为“东京文政大学”。但是,在迎来30周年的这一年,恢复旧校名“大东文化”的夙愿获得批准,校名再次变更为大东文化大学。
-
- 1963年
建校40周年
1963年9月20日将迎来建校40周年,为进一步扩大扩充学校,1960年4月通过理事会提出了多角精锐主义的经营方针。
该方针名为“建校40周年纪念振兴计画”,借建校40周年之机,拿到了板桥区大面积校园用地并从池袋校舍迁到了这里。院系从当时的1院系制扩大到2院系4学科,并提出了设置附属高中和附属技术专门学校(弱电相关/土木相关)的方案。此外从长远考虑,为了接收技术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大学增加了工学系并成为3院系6学科体制文理兼备的综合大学,同时还提出了发展成为研究生院和幼儿园兼备的学园组织的愿景。
根据该“振兴计画”,1961年起校园校舍从池袋迁到了板桥,在第二年的1962年“文政系”被改组为文学系和经济学系。并且在同年的1962年开设了大东文化大学第一高级中学。此外,从1961年起大东医学技术整形专门学校也作为附属学校加入到了学园大家庭。
实现了院系学科以及附属学校的扩充后,在真正走上发展之路的这一时期,隆重举办了“建校40周年纪念典礼”。
此外,载有前本校教授高田真治为祝贺40周年创作的汉诗的匾额也保留了下来。
-
- 1973年
建校50周年
借1973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之机,1972年度开设了外语系,1973年度开设了法学系。大东文化大学扩大为4院系9学科,另外还配备了由专业类和两个研究科构成的研究生院。并且,发展到了拥有第一高中、附属盈进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附属青桐幼儿园、大东医学技术专门学校等附属学校的规模。
此外,大学校区也除板桥外又增加了东松山,从1967年度起教养部在以占地面积广阔为傲的东松山校舍开始授课。
另外,为庆祝自创办起学校已走过半个世纪而举办的纪念活动也是盛况空前。
除开设新院系外,包括首次编篡的正式校史、时至今日仍然作为本校正史占据着中心地位的《大东文化大学五十年史》编篡发行工作在内,出版各种周年纪念发行物等,也从这一时期开始成为惯例,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另外,籍建校50周年之机板桥校区也在不断完善,建造了六层建筑的“50周年纪念馆”,在周年纪念庆典的同日也举办了纪念馆的落成仪式。
此外,该时期大东文化大学后援会的会长是岸信介、副会长是福田赳夫,也有很多政界来宾参加了隆重召开的纪念典礼。
-
- 1983年
建校60周年
籍1983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之机,设置了法学系后,后来的10年间没有设置新的院系,代之以对教育环境的充实和完善。
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高峰时期曾经达到每人50名学生,到这一时期改善到30名左右。同时,1980年在板桥校区内建造了研究管理大楼(现2号馆),努力改善教育研究环境。而嬬恋研修基地(1975年)、大东文化会馆(1976年)也是在这个期间开设完成的。此外,从1976年度起的专任教职员中长期海外培训,从制度上做了明文规定,为从国际视角开展研究活动提供支持,也是这一时期的事情。
从迎接建校60周年的同年起,提出了东松山校区的校地扩大/扩充计划。后来,直到70周年纪念用了10年时间,对东松山校区进行了再次开发。
纪念典礼在世纪凯悦酒店隆重举行。为纪念建校60周年发行的刊物包括,《建校60周年纪念 轨迹》、《建校六十周年纪念 大东文化大学书法展》、《大东文化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 中国学论集》、东洋研究所再版/发行的《Ex Oriente》等。
-
- 1993年
建校70周年
1993年9月20日,为纪念建校70周年出版了很多发行物。
出版了《大东文化大学七十年史》、《大东文化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纪念论集》(上中下共3册)、《大东文化大学汉学会志 第三十二期 建立七十周年纪念论集》、《21世纪的民族与国家》(共11册,“建校70周年纪念学术调查/研究”项目报告)等。
另一方面,同年由理事会最终决定终止纪念典礼和各种纪念活动等,仅配发了发行物和纪念品。
在这以后,从1986年度起新设了国际关系系,本校成为拥有5院系13学科的人文科学类大学,并发展成为学生人数众多并以此为傲的大型大学。另外,为应对当时的生育高峰期和大学升学率增加,各大学相继在这一时期临时扩大招生名额,本校也从1976年度起,以及1991年度、1992年度分阶段地临时增加了名额,每年录取的学生人数都在快速增加。
为应对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借60周年之机宣布重新开发的东松山校区,大约花费了10年时间增设了校车、新建和扩建了室内泳池、操场。此外,板桥校区的1号馆也于1989年建成。
-
- 2003年
建校80周年
2003年9月20日,80周年纪念典礼在大都会酒店隆重举办。
此外,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把迎来建校80周年的大学视为80岁老人,举办了名为“80岁为迎接80岁而相聚(八零八零相聚)”活动。请来附近的80岁老人,听他们讲述历史。2003年10月至次年2月期间,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要走访了地区的老年会,开展了真诚倾听老年会成员介绍经验以及听取意见建议等的活动,得到了多达187人的协助。
为纪念80周年,发行了《大东文化大学建校80周年志 让心放飞天地之间,以眼洞悉世事变迁》(80周年纪念志)、《大东文化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事业 80岁为迎接80岁而相聚 -八零八零相聚- 纪念志》等。
在此之后,2000年新设经济学系、2001年新设环境创造系,成为7院系17学科的大学,以及包括研究生院学生在内学生人数已超过1万4千人的大规模学校。开设“书法学科”也是这一时期。基于板桥校舍再次开发措施,建设了现在的图书馆和3号馆。此外,2001年确定了形象大使“PaRaBun”等,对新时代有所意识的举措表现突出。
-
- 2013年
建校90周年
2013年9月20日,除了纪念典礼外,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返校日、WALK等纪念活动。制作纪念徽标和贴纸的同时,还按照90周年纪念的规格装扮校园,更有多种纪念小商品销售等,其中有些是新的尝试。作为纪念活动的内容之一,发行了90周年纪念册《大东文化大学走过的历程》。
从80周年起的10年里,开设了碧雅翠丝·波特资料馆和大东文化历史资料馆(大东档案馆)。之后,彼得兔作为形象大使直到现在仍然受到喜爱,同时还开始了全校范围的资料储备活动。此外包括学科重组等在内的校内新设/整合/撤消/合并等也取得进展,比如,2004年在信浓町校舍开设研究生院法务研究科、2005年设置体育与健康科学系、2012年撤消大东医学技术专门学校等。
设施建设方面,从2003至2006年完成了板桥校区的大规模重建,新设了图书馆和3号馆等。现在东松山校区重建正在进行。从2010年10月开始的东松山校区整备事业,新设了新3号馆和10号馆、新4号馆和新5号馆之间连接两栋楼的连廊天桥(Flat Street)。在堪称校区整备事业集大成的第3期工程中,建设了新2号馆(三层建筑,总面积5,100平米)。
-
- 2023年
建校100周年